- 哈希: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的位置来访问记录的过程
- 哈希函数:将关键码值映射到位置的函数
- 槽:哈希表中的一个位置
- 冲突:不同的关键码经过哈希函数哈希后,映射到相同槽的情况
- 探查序列:冲突解决策略的闭哈希方法中,如果基位置冲突,需要根据探查函数查找下一个空槽,这个过程产生的序列加上基位置组成了某个关键码的探查序列
- 基本聚集:在探查函数的设计中,如果不同基位置关键码产生的探查序列发生重合,会导致对剩余空槽的选择概率不均等 。产生的后果是会导致很长的探查序列。这种现象就是基本聚集
- 二次聚集:基位置相同的关键码,产生的探查序列一样。如果哈希函数在某个基位置聚集,仍然会保持聚集
哈希方法不适用于下列场景:
- 不适用于范围检索
- 不能找到具有最大或最小关键码值的记录
- 不能按关键码值的顺序访问记录
哈希方法既适合基于内存的检索,也适合基于磁盘的检索。是组织存储在磁盘上的大型数据库的主要方法之一(另一种是B树)
由于关键码范围比较小,可以使用一个槽总数大于关键码总数的表。直接使用槽的下标作为关键码值,此时,不需要将关键码值作为记录的一部分进行存储。哈希函数可以直接设计成h(K)=K
,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
如果可能的关键码范围较大,而同一时间段内存储的记录总数较少时。如果槽数的设计和前者匹配通常意味着空间的浪费,而如果和后者匹配又容易导致冲突
除此之外,如果对关键码值的分布特性不了解,也会使得哈希函数的设计更为困难。如果了解关键码值的分布特性,应对使用一个依赖于分布的哈希函数,避免把一组相关的关键码值映射到表的同一个槽中(例如,如果对英文单词进行哈希,就不应当对第一个字符的值哈希,因为这样很可能使分布不均)
关键码为数值的哈希函数的设计:
- 取模:哈希函数的返回值(槽的位置)只依赖于关键码的最低几位,由于这些位的分布可能很差,结果分布也就可能很差
- 平方取中:一个很好的用于数值的哈希函数。对于长度为2^r的表,取出平方后结果的中间r位作为槽的位置。由于关键码值的大多数位或者所有位都对结果有所贡献,所有效果很好
关键码为字符串的哈希函数的设计:
- 所有字母ASCII值求和对M取模
尽管哈希函数的目标是使冲突最少,但实际上冲突是无法避免的。冲突解决技术可以分为两类:
- 开哈希(单链表)法
- 闭哈希(开放地址)法
开哈希(单链表)法把冲突记录存储在表外,一种简单的形式是把哈希表中的每个槽定义为一个链表的表头,哈希到一个槽的所有记录都放到该槽的链表内,每个链表可以按如下方式组织记录:
- 按插入次序排序:实现简单
- 按关键码值次序排序:一旦到达比要检索的关键码大的节点,说明不存在,就可以停止检索
- 按访问频率次序排序:访问较高的记录能快速检索到
在磁盘中用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存储一个开哈希表是很困难的,因为一个链表中的多个元素能存储在不同的磁盘块中。这就会导致检索一个关键码值需要多次磁盘访问,从而抵消了哈希方法的好处
闭哈希(开放地址)法把冲突记录存储在表中另一个槽内。每条记录i有一个基位置,即由哈希函数计算出的槽。如果要插入一条记录R,而另一条记录已经占据了R的基位置,那么就把R存储在表中的其他槽内,由冲突解决策略决定应该是哪个槽。自然,检索时也要像插入一样,遵循同样的策略,以便重复进行冲突解决过程,找出在某位置没有找到的记录
- 插入:将M个槽分成B个桶,每个桶中包含M/B个槽。哈希函数把每条记录分配到某个桶的第一个槽中。如果该槽被占用,就顺序地沿着桶查找,直到找到一个空槽。如果一个桶全部被占满,那么就把这条记录存储在表后具有无限容量的溢出桶中,所有桶共享一个溢出桶
- 检索:确定桶,然后在桶中检索记录,如果没找到并且桶内有空槽,则检索结束。否则,检索溢出桶
桶式哈希适用于实现基于磁盘的哈希表,因为可以把桶的大小设置为磁盘块的大小。当检索时,就把整个桶读入内存。处理插入或检索操作只需进行一次磁盘访问,除非桶已经满了。如果桶满,需要从磁盘中检索溢出桶,自然应该使溢出很小,以最小化不必要的磁盘访问
探查序列: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关键码的基位置,如果基位置发生冲突,根据探查函数去寻找下一个槽,直到找到一个空槽,这个过程产生的一组槽序列,就是探查序列
线性探查就是探查函数线性递增的冲突解决策略,如果基位置为30,整个探查序列会是30,31,32,33...
线性探查的问题在于,会产生基本聚集,基本聚集是指不同基位置的关键码产生的探查序列会发生重合,导致对剩余空槽的选择概率不均等 。产生的后果是会导致很长的探查序列
在上图a)中,如果使用线性探查,基位置为0,1,2的关键码在探查后都会选择序号为2的槽,同样,基位置为7,8,9的关键码在探查后都会选择序号为9的槽,这就使得剩余槽被选择的概率不相等。在图b)中,这个问题会更明显,如果下一个记录插入了序号为9的槽,则序号为2的空槽被插入记录的概率将是6/10
系数大于1的线性探查(对线性探查函数添加常数C跳过一些槽),即:(h(K) + iC) mod M
比如当C为2时,基位置为1和2产生的探查序列为1,3,5..和2,4,6..这个方法对于不同关键码,将关键码值分成了几个集合,每个集合中的关键码只会探查所有槽中的一个部分。同时,相同集合中的关键码还是可能聚集
为了使探查序列走遍表中所有的槽,常数C
必须与M
互质(即C
为质数或M
为质数),如果C
与M
互质,那么任何关键码的探查序列都会走遍所有的槽
- 二次探查:探查函数为i的平方,即基位置为30的关键码,产生的探查序列为30,31,34,39..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并不是哈希表中所有的槽都在探查序列中
上述方法虽然能解决基本聚集,但是对于基位置相同的关键码,产生的探查序列还是一样。如果哈希函数在某个基位置聚集,那么上面的方法仍然会保持聚集。也就是所谓的二次聚集。解决二次聚集可以使用双哈希
- 双哈希:要使具有相同基位置的关键码产生不同的探查序列,那么探查函数也应该是基于关键码的函数。假设这个函数为h2(K),一种方式是根据这个函数产生线性探查序列,即i*h2(K)。例如,如果h2(K)=2,那么基位置为30的关键码产生的探查序列是:30,32,34...,由于h2是基于关键码值的函数,所以基位置相同的不同关键码会产生不同的探查序列,因此可以解决二次聚集